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丨王曙光教授《孟子心证》

专业文史哲



新书推荐


《孟子心证》




王曙光的元典心读系列之一




通过解读《孟子》

回应传统文化之

现代命运的时代之问




新的诠释、新的感悟、新的风尚和

新的视角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王曙光 著

ISBN:978-7-100-21950-1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6月

定价:18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卷一  梁惠王上........1

一  何必曰利........2

二  与民偕乐 ...........8

三  仁者无敌..........15

四  推己及人...........22

卷二  梁惠王下...........37

五  忧乐天下.............38

六  天下主义........52

卷三  公孙丑上...........73

七  养浩然气..........74

八  王道霸道...........102

九  四心四端.............115

卷四  公孙丑下..........125

十  独立不倚...........126

十一  舍我其谁.............140

卷五  滕文公上..........159

十二  其命惟新........160

十三  劳力劳心...........182

卷六  滕文公下.........201

十四  独行其道..........202

十五  好辩弘道............221

卷七  离娄上.........243

十六  家国天下...........244

十七  孝亲守身..........263

卷八  离娄下...........281

十八  深造自得...........282

十九  存心顺性........295

卷九  万章上...........315

二十  怨慕孝爱..........316

二十一  天命民本...........340

卷十  万章下...........363

二十二  尊德尚友..........364

二十三  悦贤养士..........383

卷十一  告子上.............395

二十四  人本性善..........396

二十五  养心存气...........412

二十六  立养其大...........426

卷十二  告子下............443

二十七  向道志仁.............444

二十八  动心忍性.........466

卷十三  尽心上..........479

二十九  修身俟命........480

三十  执中正己..........492

三十一  尚志践形.........505

三十二  时雨化之..........515

卷十四  尽心下.........525

三十三  民贵君轻..........526

三十四  美大圣神..............535

三十五  寡欲返经........548

三十六  百世之师.............560

后 记.........568






试读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内容简介


本书稿包括解读文章凡三十六篇,大体以专题研究与文本论析相结合之形式,贯通《孟子》全书,将孟子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诸重要主题加以综合诠释,使读者可以系统理解孟子学说之大要,从而获得一种整体感,而不致陷于章句之琐细解析。本书有意识地把孟子的思想放在整个儒家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谱系中,探索其内容特色,特别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儒家思想史中的崇高地位,发掘其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价值的思想意蕴。尤重以当代社会科学之理念来观照与阐发孟子学说,以期彰显与发掘孟子思想之当代意蕴。中国古代经典之常读常新,其意义正在于此。




作者简介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三亚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已出版经济学著作《中国论衡》《维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论》《中国农村》《中国方略》《问道乡野》《农行之道》《告别贫困》《金融减贫》《金融伦理学》《农村金融学》《金融发展理论》《守望田野》《乡土重建》《草根金融》《普惠金融》《天下农本》等二十余部,发表经济学论文百余篇,并出版思想史著作《论语心归》《老子心诠》《周易心解》以及文集《燕园拾尘》《燕园困学》《燕园读人》《燕园论艺》《燕园夜札》等。






后 记



《孟子心证》手稿计十七册,自二〇一六年一月一日开笔,迄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四日竣稿。此稿所引《孟子》原文,以清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本)为基准,旁参朱子《四书集注》与杨伯峻《孟子译注》订成。译文则斟酌权衡各家之说,参以己意,务求通达流畅,便于今人理解,至于文字之烦琐考释,则非本书之宗旨也。解读文章凡三十六篇,大体以专题研究与文本论析相结合之形式,贯通《孟子》全书,将孟子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诸重要主题加以综合诠释,使读者可以系统理解孟子学说之大要,从而获得一种整体感,而不致陷于章句之琐细解析。本书尤重以当代社会科学之理念来观照与阐发孟子学说,以期彰显与发掘孟子思想之当代意蕴。中国古代经典之常读常新,其意义正在于此。小稿仅为笔者研习孟子学术思想与身心修养之法之笔记,见陋学浅,期同道有以正之。



王曙光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五日

庚子年四月初三日于善渊堂





《元典心读》总序


以生命呼应元典,以心灵体悟元典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心灵“元典”。何谓元典?元,有开端、源头、起点、原初之意,也有根本、本原、根基之意。人类的思想、文化与精神世界,不分种族,都必定有一个源头,此后所有的思想从这个源头发源并拓展延续至今。元典是经典中的经典,是经典的开端,是人类思想之根,人类心灵之源,人类文化之基。


在两三千年前的“轴心时代”,两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地中海沿岸,几乎同时出现了一批堪称人类思想源头的思想巨人,诞生了可以被称为人类思想元典的伟大思想。这些思想,在各自孤立彼此隔绝的情况下,循着自己的轨迹成长发展。两河流域旧约时代的众先知们,恒河流域的释迦牟尼及其弟子们,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诸子百家,地中海沿岸所养育的苏格拉底以及希腊罗马诸先哲,他们所创造的元典性的思想,至今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的生命和生活,须臾也不可能离开这些元典性的思想以及创造这些思想的先哲们。


人类在几千年的进程中一直倚赖着这些思想,也在流传、诠释、改造着这些思想。一代代人都在诠释元典,并经由这些诠释来创造新的思想,这构成了一个连续的人类思想史。


诠释元典从来不是因为元典必须得到诠释,而是因为一代代人都必须解决现实的问题和困惑。人类虽然在不断前行,但是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以及人类个体成长所面临的困境与艰辛,数千年来从未改变。先哲面对困惑时所给出的答案,所作出的思考,也必然对我们有参考价值。人类每次面对重大的挑战和艰辛,都不约而同地返观那些民族精神元典,盼望从元典那里得到启示和灵感,从而获得一个民族再出发的力量和智慧。这正是元典的价值所在。一个民族精神的元典,就是这个民族永远的心灵发动机,是永不枯竭的精神的发源地。


更不用说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既定的“文化”情境中。而这个文化环境,是与先哲的思想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先哲的思想,就不可能深刻了解我们所处的文化;不深刻洞察我们所处的文化,我们就难以适应我们的文化环境,就难以在这种文化中获得精神上的丰满、心灵上的和谐与生命上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你从事何种事业,元典都是通往幸福之路的起点。


总之,这些民族精神元典与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这些元典不仅是文本式的存在,更是超越文本的真实的存在。就如我们身边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不可须臾离之。


如何读元典?我提出“元典心读”的理念,所谓“元典心读”,就是要以生命呼应元典,以心灵体悟元典。其中的关键,在于要用元典来观照我们的自身,观照我们的生存。


我们必须把生命放进去来阅读元典,必须带着自己的生命困惑和感悟来与古人对话。


只有用自己的心灵来体悟元典,以生命来观照元典,我们才能将死的经典变成活的经典,把死的文本变成活的灵魂,从而把元典变成我们“自己”的心灵的元典,而不是“他人”的或者“古人”的元典。只有把生命放进去来阅读元典,与元典对话,才能得着元典的营养,元典才能与我们的心灵发生深刻的“化学反应”。否则,元典是元典,你是你,无论读多少遍,都是无用功;无论你如何将元典倒背如流,也只是“言语汉”和“古文箱”。


“元典心读”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新读”。每一代人对元典的诠释都是“崭新”的。数千年前那些伟大先知的思想,一旦注入到后 来者的心灵之中,就会激起全新的灵感和体悟,每一代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结合自己的独特境遇和时代风尚、融汇自己所处时代所面临的独特命题和困惑,用自己的心灵来碰撞元典,呼应先知。于是,这种超越时空的呼应和对话,就构成了一个不断延伸的民族精神的长河,这条河流淌不息,而且代代常新,因为每一代人都在元典的基础上注 入了新的诠释、新的感悟、新的风尚和新的视角。


阅读经典的意义也在于此。有些人说,无数代先贤已经把这些思想元典解释得非常好了,我们只要读先贤的解释即可,何必徒劳再去阐释,况且我们的解释是永远不可能超越先贤的!这是极其荒谬肤浅的见解。思想元典的意义正在于一代代人的不间断的诠释和发挥,正是由于这些持续的解读和挖掘,元典才有了新鲜的生命,一个民族的思想才可以凭借元典生生不息。在这种意义上,元典就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思想,而是无数代人的思想的融汇和交响,是整个民族的精神的结晶。如果一种思想元典没有历代持续不断的解读,也就意味着后人与元典的对话业已结束,这个所谓的元典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它就真正成为博物馆的藏品,而不是活的民族精神的载体,此时这个所谓的元典也就丧失了作为民族精神“元典”的资格。因此,只要这个民族、这个文化还存在,对民族精神元典的解读(包括诠释、批判和对话)就不会停止。


而任何元典,只有具备了“当代性”,只有与当代人的生命呼求与心灵世界相碰撞,才会真正融入当下的世界,融入当代人的生命之中。这正是“元典”的生命力所系,也正是“元典”的魅力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元典”从来也没有成为“过去之物”,它们永远不会成为博物馆里被瞻仰的“遗物”,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当代人的生活、并时时回应当代人的内心需求的“当下之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元典”还会引导整个民族走向未来的生活,因此“元典”更是通往一个文明更远将来的“未来之物”。


但切忌将元典神秘化、全能化、庸俗化。将元典神秘化,就是故意把元典搞得玄妙缥缈神乎其神,而这些神秘主义的诠释恰恰不是帮助我们理解元典,而是将我们与元典隔离,使我们疏远元典,把元典视为深不可测玄不可言的东西。有些人在解释元典时故弄玄虚,这些人要么根本就没有理解元典,要么是别有用心蛊惑他人。我们还要切忌将元典全能化,以为这些元典带有某种超能力,可以无所不能。殊不知,元典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全在于我们体悟元典的深度,全在于我们能否以生命和心灵来深深切入元典并从中汲取养分。我们还要切忌将元典庸俗化,元典是用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完善我们的人格、滋养和澄静我们的精神的,而不是用来满足我们的低级趣味的。


让我们一起来回归元典,回归本原。只有获得元典的滋养,才能使人生更加丰润;只有获得元典的烛照,才能使人生更加光明澄澈;只有经过元典的引领,才能使人生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行并获得心灵的幸福与安宁;此时你与元典融汇为一,元典流淌在你身上,犹如祖先遗留给你的血液,元典在里面注入了它强大的文化基因。



王曙光

二〇一四年二月四日初稿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二日修改于善渊堂



延伸阅读
孟子的这句话,揭露了人性的本质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